IQOS旗舰店| IQOS电子烟| IQOS专营店| IQOS自营店| IQOS维修| IQOS直营店

新规实施,按下暂停键的电子烟走向何方?

2022-10-05 08:00 举报
从事电子烟生产经营的电子烟市场主体应当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,同日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》也将正式实行.其中备受网友关注的...


十月国庆假期期间,一批新规也随之落地。


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《关于加强电子烟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指出自2022年10月1日起,从事电子烟生产经营的电子烟市场主体应当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,同日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》也将正式实行。


其中备受网友关注的一条是 “雾化物应含有烟碱”,即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会被全面禁止销售,不含烟碱的电子烟产品不得进入市场。


这一条就足以让之前大火的电子烟的两大营销亮点被抹去。一方面,是无烟碱电子烟给大众带来“对身体无害”的错觉标签被撕掉,另一方面,是口味多样的电子烟,诸如冰淇淋口味、水果味等市场上约1.6万种口味,将被击破“糖衣炮弹”的外表,任何有电子烟诱导性的宣传将被法规约束。



在十一国庆假期前,对电子烟爱好者们和商家们来说,7天长假已经不足让他们关注了。在水果味烟弹的新标生效之前,售价多有明显涨幅,甚至原本冷门的口味也已一抢而空。电子烟消费者忙着囤货,市场再无多口味电子烟产品;电子烟商家们忙着批量清仓,市场再无多样口味电子烟营销的容身之地。


囤货和清仓慌忙之后,新国标落地,电子烟行业过去是为何有野蛮生长时期?为何现在要新规出手整治?未来电子烟的商家和消费者又将面临什么?基于种种现象,本文将围绕电子烟行业进行深度产业经济分析。



追溯中国电子烟第一高潮阶段


电子烟的使用者一般分为两类,一类是原本使用传统烟草的人群,基于“戒烟”的需求选择了电子烟含量烟碱的产品,另一类是原本不吸烟的人群,因为看到多样化的营销,有了猎奇心态而尝试,然后成为电子烟的使用者。


“戒烟”的需求,以及“无危害”的标签,是电子烟广受欢迎的两大原因。而电子烟的诞生,也和这两点息息相关。


土耳其人受烟卷启发而发明香烟,中国中医药师韩力受戒烟之困,而发明电子烟。2000年,韩力最初为了帮助自己和父亲戒烟,一直在寻找替代品,潜心研发之后提出将尼古丁以丙二醇稀释,并用超声波装置进行雾化吸入的解决方法。


在2004年,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烟在中国诞生,随后韩力用自己发明的电子烟注册专利,同年创立了电子烟品牌“如烟”,第二年“如烟”上市,“无痛苦戒烟”是其最大的卖点,产品风靡大江南北。其中最巅峰时刻是,如烟的年销售额超10亿元,年销量超30万支,验证了电子烟进行产业化的模式是成功的,而韩力也被称为“现代电子烟之父”。


(图片来自“如烟”产品宣传海报)


但好景不长,如烟便遭遇滑铁卢。


产品安全性造假,宣传媒体对其质疑:2006年,央视曝光如烟戒烟效果和安全性造假,多家媒体控诉如烟产品危害不亚于传统香烟,一年投入六千万在宣传上,涉嫌失实而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。与此同时,电子烟研发壁垒并不高,行业仍处于粗放发展状态,缺乏规章制度约束。


竞争激烈,产品优势难显:各大烟草公司看到电子烟的市场前景,纷纷入局研发,大量的效仿者涌入这一赛道,竞争急剧,一家独大的市场空间被挤压。专利技术并不是当时公司发展的方向,竞争者更加重视营销。然而,动辄上百元的电子烟产品,对于21世纪初的国内消费者,已然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所拥有的奢侈品。之于传统香烟,电子烟并没有价格优势;之于同行,产品特点大多一致。


转向海外市场,盛转衰加快:国内市场容量缩小,国外禁烟运动走向高潮。如烟在国内销量激减,进而转向海外市场。


21世纪初,海外发达国家对于烟草管控愈加严苛,截至2006年10月,世界上已经有154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。2007年7月1日起,英格兰地区的所有公共场合都实行禁烟。2008年1月1日起,法国公共场所开始全面禁烟。但对于新兴产品电子烟并没有明确法规约束。面对一大批有消费能力并且困于戒烟的外国消费者,中国电子烟企业进军海外的确是一条好出路。


但由于如烟没有形成完善海外市场渠道,市场份额很快被国外新兴品牌和国际烟草巨头挤占。2013年如烟被帝国烟草低价收购,中国电子烟产业的第一个发展高潮告一段落。


国内电子烟品牌的发展虽然走向低潮,但是世界电子烟代工厂仍集中在中国。根据2014年纽约时报的统计显示,以深圳为核心的电子烟供应链为全球电子烟市场提供了超过3亿支大概90%的电子烟。



迭代电子烟品牌,涌现江湖


近年来,我们不难发现,新兴电子烟品牌层出不穷。线下大型商圈渗透率极高,多元化的产品设计以及体验模式,逐渐成为年轻人追随潮玩和时尚的方式之一。


其中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有RELX悦刻、MOTI魔笛、YOOZ柚子等品牌,主营电子雾化器的研发、设计和销售。其产品迭代迅速,款式新奇极具高颜值,再加之多渠道营销为产品贴上“无危害”“香甜味道”“无烟碱”等诱人标签,近年来备受消费者追捧。


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近5年我国电子烟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。2019年新增电子烟相关企业0.98万家,同比增长69.27%。2020年新增2.62万家,同比增长167.89%。2021年新增8.41万家,同比增长221.27%。


在国内第一上市电子烟品牌如烟落没之后,为何近几年众多电子烟品牌突然涌现江湖?根据相关资料分析研究,原因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。


·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快速扩张,但市场渗透率低


在如烟之后,国内电子烟品牌的热度降低,但是市场规模仍在扩张。据数据显示,2012-2017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高速发展,从0.61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6.77亿美元,六年间增长了6.16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%。在市场前景向好的大环境下,中国电子烟市场渗透率低,仍属于蓝海市场。截至2018年,我国电子烟渗透率(电子烟零售额/烟草零售额)仅为0.32%,美国和英国则分别达到5.48%和9.50%。


与此同时,控烟运动和烟草征税高昂也是推动市场规模扩张的因素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18年我国烟草税利总额达11556亿元,同比增长3.69%,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.8亿元,同比增长3.37%。之于社会是控烟,之于市场是烟草盈利,因此提高价格降低烟草量,成为商家和市场共同努力的方向,低烟草含量且有盈利空间的电子烟,自然被认为是解决方案。


·海外品牌商业化盈利可观,资本青睐国内新兴品牌


2015年,美国创业者James Monsees和Adam Bowen将创业公司卖给日本烟草公司,随后把公司更名为Pax Labs,JUUL作为Pax Labs的新产品被推向市场。2017年,JUUL在美国电子烟的市场份额占比已超1/3,同年7月JUUL从Pax Labs独立。2018年底,美国烟草巨头奥驰亚,斥资128亿美元收购了JUUL的35%股份。短短三年时间,JUUL的估值高达380亿美元,在美国国内市场份额超七成,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。


很快,国内外无数巨头和创业者看好电子烟市场,并将其视为“共享经济”之后的下一个风口。中国新兴电子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在市场风向的认可中很快得到了资本的青睐。


2018年1月RELX悦刻成立,随后在6月宣布完成首轮3800万人民币融资。魔笛创始人MG曾在美国Gibson担任电子雾化事业群负责人,于2018年创立雷炎科技,同期推出MOTI魔笛品牌,正式进入中国电子烟市场,并在年底获得了真格基金Pre-A轮1000万美金投资。


(图片来自悦刻官网,第一家悦刻门店)


·制造商技术支持,产品研发突破


2016年,电子烟龙头代工厂思摩尔国际发布首批陶瓷加热技术CCELL,用白陶瓷芯来代替往常的棉芯。随后在2018年,推出陶瓷芯技术FEELM,除了将白陶瓷换成黑陶,公司还使用金属膜替代金属丝,使加热更为均匀,这是国内雾化首个获得国家专利奖项的产品。


电子烟背后的技术支撑越加有保障,市场对于专利技术的考量门槛更高。在核心技术研发升级下,电子烟成本走低,拉大电子烟商家的利润空间。根据思摩尔招股书显示,2019年电子雾化设备的平均销价为8.7元,电子雾化组件的平均销价为7.5元,加起来不到20元,而产品售价可达上百元。根据官方数据显示,思摩尔2016年-2019年,三年间净利润从1.06亿,上涨到21.7亿。


拥有10个专业化、规模化的大型生产基地,思摩尔强大的生产能力,并且掌控电子烟产品制造的相关核心技术。近年来成立的新兴电子烟品牌,如国内的悦刻RELX、柚子YOOZ、魔笛MOTI等,都与其有或多或少的代工合作关系。新兴品牌合作有技术支撑的制造商,在供应链侧得到了较好保障。



踩上过度营销的“坑”,新规落地面临阵痛


万家企业争抢市场大战之后,终究会决胜出龙头企业。据统计数据,国内电子烟注册企业曾一度达到2.3万家,但最后赢得市场份额的只有悦刻、魔笛等少许品牌。其中最成功的电子烟品牌当属悦刻,目前占超六成的市场份额,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电子烟品牌。据数据显示,上市当日悦刻收盘股价29.51美元,暴涨145.92%,市值达458亿美元。上市第四日,创造35美元的股价高点,市值随之涨至583亿美元。


资本支撑背后,更有全渠道营销方案将新版电子烟推向大众的视线中。悦刻合作电影IP如《神探蒲松龄》、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,提升悦刻品牌势能和影响力。与知名歌手朴树、那吾克热、明星黄觉等公众人物合作,多维度提高心智渗透率。线上线下联动,产品覆盖微信商城、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等平台。根据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1月,悦刻线下覆盖全国超过120个城市,合作授权网点300家。


在线上渠道被截断后,电子烟品牌转向线下大肆布局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1年国内电子烟零售门店近19万家,其中授权门店13.8万家,专卖店4.7万家,集合店为5000-7000家。悦刻、小野等品牌用低加盟费、回本快、投资低的扩张方案,快速占领线下市场,以弥补失去线上渠道而损失的盈利机会。


过度营销的背后,国家新规必定会出手整治。一方面,新兴电子烟品牌多是面向年轻人,但却有诱导性营销的趋向,致使大量未成年人入局电子烟;另一方面,是电子烟本身对身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,但商家却在销售时刻意弱化,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,对产品本身的品质会更加重视。


今年10月的电子烟监管新规,并不是第一次,国家针对电子烟的严格管控早在几年前就已落实。


*2018年8月28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《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》,敦促电子烟生产、销售的商家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。


*2019年3月15日,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·15晚会曝光了长时间吸食电子烟的青少年,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。


*2019年11月1日,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》。《通告》明确提到,电子烟不得通过线上渠道销售。


*2020年7月,国家烟草专卖局再次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电子烟专项整顿,对电子雾化烟不断加强行业规范。


重拳出击监管之后,各大新兴电子烟品牌的现状如何?


股价大跌,线上渠道全封锁,线下门店大批关闭,产品营销链路层层截断。截至2022年10月6日,中国排名第一的电子烟品牌悦刻,股价已跌至1.06美元/股,总市值从巅峰时期的583亿美元到如今15.94亿美元。电子烟行业野蛮生长之后,终将面临产业整治,企业也将回归到思考最本质的问题,行业天花板将如何再次抬高?只有重新正视电子烟产品对社会和消费者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


严苛监管之下,不是堵出路,而是指明路


行行有法规,条条有约束。严苛监管背后,是杜绝行业乱象的宗旨。电子烟新规逐步落实,并不是把电子烟企业的出路堵死,反之,是为行业规范化发展以及企业正向化调整,指出一条明路。


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《饮料酒术语和分类(GB/T17204—2021)》和《白酒工业术语(GB/T15109-2021)》两项标准,即白酒“新国标”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。针对高盈利的白酒行业的乱象,白酒“新国标”将重新定义白酒,并且提出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、调香白酒属于配制酒等规定。至此,高品质、规范运营的白酒企业将会更受消费者重视,大众之于白酒的认知和消费将会更加明确。


自2017年起,针对保险行业寿险营销乱象重拳整治。明确强调虚假承保、虚列费用、虚挂业务、虚挂人头、震慑套取费用行为和釜底抽薪行业乱象违法违规,至此整肃保险行业风气,重塑保险行业在大众心中的印象。


反观10月电子烟新规,“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”,意味着电子烟营销回归其诞生的初衷“戒烟”,任何试图诱导消费者成瘾性使用电子烟的意图,都将被刺破。与此同时,电子烟入行门槛变高,没有烟草专卖许可资质的企业将被淘汰。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电子上线,行业品控走向规范化可视化,虚无的营销变得不堪一击,切实有效的技术,才能形成品牌竞争力。


据《2022年电子烟产业出口蓝皮书》报告显示,2022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超过1080亿美元。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,2021年电子烟国内市场规模(零售)预计为19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6%;全球市场规模(零售)预计为800亿美元,同比增长120%,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5%。


新规落地,不变的是市场规模扩张潜力仍在,变的应该是电子烟品牌未来规划方向。或许电子烟企业只有在新规面前褪掉一层皮,才能行稳而致远。品牌让产品力面向社会需求,平衡好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的关系,撕去过度化营销的外表,用实力向大众证明品牌力。


内容作者:赵甜甜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:湃动商业评论

客服微信二维码